防美國切斷跨境清算,央行未雨綢缪!
防美國切斷跨境清算,央行未雨綢缪!
來源 :人民币交易與研究 券商中國
3月23日,中國央行發文稱,将由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與4家中資機構合資成立的金融網關信息服務公司,向用戶提供金融網關服務。
“SWIFT與中資機構合作開展金融網關服務有利于實現互利共赢,爲用戶提供更爲穩定、韌性強、安全且合規的服務。下一步,将加強督促指導,推動各方規範開展金融網關業務。”央行稱。
有關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表示,金融網關作爲中國境内和境外金融信息網絡之間的一個關口,統一向中國境内SWIFT用戶提供約定服務。
天眼查上的信息顯示,與SWIFT成立合資公司的四家中資企業分别爲: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币研究所、中國支付清算協會。
筆者認爲,此舉将有利于推動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以及防止美國突然切斷中國金融機構與境外機構間的清算業務。
在去年CF40組織的論壇上,前央行貨币政策司司長張曉慧就指出,中國金融企業一直比較擔心,受美國金融制裁和長臂管轄的影響,美元結算、清算渠道會受阻。而依賴美元體系進行結算的慣性也是可以通過精細化管理來加以改善的。她指出,當前大多數國家對美元都是采取淨額結算,即國内銀行内部和銀行之間先清算完結,再到國外去清算。國内的銀行則大多數采用全額結算方式,無論總行、分行還是海外行,都是直接通過SWIFT以及美國的CHIPS進行結算。
她指出,當前全額結算的話,中國的日均結算量大約在兩三千億左右,若采取淨額結算方式也不過1/10左右。現在的做法一方面是多付了手續費,另一方面則加劇了對美國支付結算體系的依賴。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有必要大力推動淨額結算的方式。
實際上,上述提及的金融網關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早已于今年1月成立,該合資公司的股東背景除了有SWIFT外,其它4家均爲央行主管的中資機構。根據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的介紹,合資公司成立後,戶通過接入本地網絡集中點,可與SWIFT主幹網建立穩定、韌性強和安全的連接,防止出現網絡中斷等異常情況。同時,将跨境金融報文信息存儲在境内,并基于内部風控和監管需要使用,利于實現穿透式監管和跨境離岸數據的統籌監測,更好地識别和管理與核心服務相關的運行風險和金融風險。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查詢金融網關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工商注冊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21年1月,注冊資本1000萬歐元,法定代表人爲黃美倫(SWIFT中國區總裁),董事長程世剛(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其他四名董事包括SWIFT的三名高管,以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币研究所所長穆長春。
持股信息顯示,SWIFT持股55%,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持股34%,負責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統(CIPS系統)開發運行維護的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有限責任公司持股5%,央行數字貨币研究所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分别持股3%。也就是說,除了SWIFT外,其餘四家股東均爲境内央行主管的中資機構。
SWIFT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收付電文傳送與交換處理體系,爲全球金融機構提供支付結算信息傳輸服務,是最重要的國際收付清算體系的基礎設施。
國際收付清算體系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各國自己主導的,主要運行本國貨币的資金清算體系,如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CH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統(CIPS)等;二是各國統一共享的國際收付電訊運行體系,如SWIFT。二者相輔相成、緊密聯系,缺一不可。也就是說,SWIFT隻是國際收付體系中的電訊通道,它還必須與各國的資金賬戶清算體系連接,真正将資金從付款方賬戶轉到收款方賬戶,才能完成國際收付清算,形成完整的國際收付清算體系。
據了解,合資公司作爲中國境内和境外金融信息網絡之間的一個關口,統一向中國境内SWIFT用戶(以下簡稱用戶)提供約定服務,主要包括兩項内容:
對于爲何要成立合資公司,央行作出了詳細回應。
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随着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不斷深化,我國境内金融機構越來越多使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提供的跨境金融網絡與信息服務,參與機構、業務規模日益增長,對業務連續性、穩定性和數據的合規性、安全性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前期,我國部分中小銀行曾出現與SWIFT網絡連接不穩定情況,影響跨境業務辦理。目前,全球已有多家央行作出跨境金融報文本地存儲安排,通過建立數據倉庫進行合規審慎分析。
具體來說,建立本地網絡集中點,主要目的是增進用戶網絡傳輸的穩定性、韌性和安全性,确保跨境金融信息服務連續處理。
“用戶通過接入本地網絡集中點,可與SWIFT主幹網建立穩定、韌性強和安全的連接,防止出現網絡中斷等異常情況。”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稱,同時,由金融網關公司爲用戶統一提供接入指導、業務咨詢等專業化服務,将便利用戶的業務和技術管理、也有利于進一步保障用戶權益。
此外,對于爲何要将跨境金融報文信息存儲在本地數據倉庫,上述負責人表示,由于跨境支付業務的特殊性,交易鏈條長、節點多,單一機構無法完整掌握業務的終态和全貌,業務信息存在碎片化、不透明的情況,既不利于金融機構實時掌握集團内跨境業務的情況,也不利于監管部門開展監管工作。
“爲推動跨境金融網絡與信息服務更加透明,實現穿透式監管和跨境離岸數據的統籌監測,更好地識别和管理與核心服務相關的運行風險和金融風險,有必要将跨境金融報文信息存儲在境内,并基于内部風控和監管需要使用。”上述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稱。
值得注意的是,合資公司的成立或也有推動跨境結算從全額結算向淨額結算方式轉變,而其未來影響将意義深遠。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央行前行長助理張曉慧去年曾表示,依賴美元體系進行結算的慣性是可以通過精細化管理來加以改善的。當前大多數國家對美元都是采取淨額結算,即國内銀行内部和銀行之間先清算完結,再到國外去清算。國内的銀行則大多數采用全額結算方式,無論總行、分行還是海外行,都是直接通過SWIFT以及美國的CHIPS進行結算。
張曉慧進一步指出,當前全額結算的話,中國的日均結算量大約在兩三千億美元左右,若采取淨額結算方式也不過1/10左右。現在的做法一方面是多付了手續費,另一方面則加劇了對美國支付結算體系的依賴。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有必要大力推動淨額結算的方式。
合資公司将在中國境内建立并運營本地數據倉庫,這一點備受關注。據了解,出于本國金融安全的角度考慮,目前,全球已有多家央行作出了類似安排,通過建立數據倉庫進行合規審慎分析。
有觀點擔心,跨境金融報文過于依賴SWIFT,可能存在被一些國家拿來利用作爲金融制裁的措施。實際上,歐洲此前就有出于跨境支付清算體系安全的角度考慮,構建了一個“備份”支付清算體系。2019年1月,英國、法國和德國宣布建立支持貿易往來工具(INSTEX)。
因此,不少分析指出,中國也應深化人民币國際化,加速完善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曾對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2008年以來各國都體會到過度依賴美元和美元支付清算體系的後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減弱對美元和美元支付清算體系的依賴。實際上,SWIFT系統是上世紀70年代開發的,以銀行賬戶爲基礎,通過電文實現銀行間信息傳輸。近幾十年來,跨境支付系統有了多維度發展,一是發展了以銀行卡爲基礎的跨境支付體系,主要有VISA、MASTER和銀聯。二是以電子錢包爲基礎的跨境支付體系,如支付寶、微信等,通過與其他國家的電子錢包标準對接,實現跨境合作。三是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甚至是單币種的跨境支付嘗試,如比特币、LIBRA等。
“未來的跨境支付清算體系已呈現多維發展,是有可能出現不同維度之間的替代和競争的。我國宜積極推動多元跨境支付體系的發展,在完善CIPS建設的基礎上,更好發揮基于卡、電子錢包和區塊鏈的跨境支付體系的作用。”陳道富稱。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高級研究員鄭聯盛也曾建議,中國應當借鑒歐洲經驗,考慮構建一個“備份”支付清算體系。加快推進人民币支付清算體系建設,尤其是将與國家安全緊密相關的能源、糧食、礦産、基礎原材料等的經貿交易、支付、清算納入其中,形成一個完善的支付清算系統。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