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 行穩緻遠 五年間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結碩果
來源: 中國金融新聞網
9月25日,富時羅素宣布從2021年10月起将中國國債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并于2021年3月作進一步确認,至此,中國債券被三大國際債券指數悉數納入。也是今年,中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突破100萬億元,較“十三五”之初增長了一倍多,成爲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從無到有,再到品種和交易工具豐富、基礎設施安全高效,目前中國債券市場頗具深度與廣度,這離不開持續而深入的金融業對外開放。
“十三五”期間,我國根據經濟發展和金融改革需要,積極實施了一系列金融業對内對外開放措施。尤其是自2018年開始,金融業按照“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要求,在銀行、證券、保險及征信、支付、評級等細分行業有序擴大開放。有專家表示,當前,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升,形成了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外彙市場的多渠道“雙向開放”與境内外交易機制互聯互通的“雙輪驅動”開放模式。
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開幕式上表示,繼續推進全面對外開放,引入更多高水平國際競争者。金融系統将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後,認真落實“十四五”規劃建議,推動新一輪發展和改革開放。
“雙輪驅動”框架下,金融開放走深走實
2015年12月交易所債券市場熊貓債試點工作啓動、2016年人民币納入特别提款權(SDR)貨币籃子、2017年内地與香港之間的債券通推出、中國債券被國際債券指數悉數納入……一系列開放措施落地顯著提升了境外投資者對中國債券的配置需求。今年以來,境外機構持續增持中國債券,月均交易量超7500億元人民币,月均淨買入量超1200億元人民币,充分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于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金融持續擴大開放的信心。
債券市場是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走深走實的一個縮影,股票市場和外彙市場開放步伐也不斷提速。例如,自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至今,資本市場投資者範圍不斷擴大;三大國際主流指數全部納入A股;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取消,投資範圍擴大。
專業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形成多渠道“雙向開放”與境内外交易機制互聯互通的“雙輪驅動”開放模式。一方面,境外投資者可以通過QFII/RQFII直接入市,或者通過深港通、滬港通、債券通、滬倫通、黃金國際闆等多渠道投資國内金融市場;另一方面,境内投資者可以通過RQDII投資境外金融市場的人民币計價産品,也能通過深港通、滬港通、基金互認等渠道投資香港金融市場。
伴随着金融業對外開放,人民币國際化穩步向前。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特别提款權(SDR)貨币籃子,是一項裏程碑事件。2020年一季度,IMF公布的人民币外彙儲備份額超過2%,比2016年加入SDR時增長了将近一倍。
金融市場吸引力不斷提升
2018年以來,金融業對外開放提速,多項放寬外資機構準入限制、降低甚至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擴大業務範圍的開放舉措先後出台。今年,我國金融業準入的負面清單已經正式清零,更多外資和外資機構正有序地進入我國金融市場,不斷擴大在華業務。
疫情期間,中國資本市場展現出對于境外金融機構的強大吸引力。今年1至7月,QFII/RQFII累計流入規模達到近6年來最高值。中債登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境外機構托管的中國債券今年實現淨增7191億元,總規模達25960.55億元。近期,連通公司獲得國内首張中外合資銀行卡清算牌照,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已實現對其在華合資證券公司的控股,貝萊德、路博邁等外資金融機構的準入工作正有序推進。
中國證監會機構部主任邱勇近期在全球财富管理論壇上海峰會上表示,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呈現逐季向好的增長态勢,在全球流動性過剩、主要經濟體普遍處于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爲最具吸引力的市場。
對外開放不僅惠及外資機構,對内資機構的成長也大有裨益。“中國對外資的金融開放并不是零和遊戲。外國投資者、金融機構有其比較優勢,隻要開放順序得當、穩妥推進,金融開放可以發揮雙赢的作用。”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奇淵表示,在開放過程中,中國的經濟金融體系也将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
同時,越來越多中資機構也在布局海外市場,謀劃更好地“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争。主要的大型商業銀行已基本完成全球的經營布局,中資金融機構和企業以“一帶一路”建設爲契機拓展全球市場。
堅定不移深化金融業對外開放
伴随我國金融監管體系逐步完善,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開放的時機已基本成熟,緊迫性正在增強。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采訪中提到:“不管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最重要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堅定不移地深化金融業改革和對外開放。”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中國堅持市場化發展原則,以更加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做好與國際最佳實踐對接。前三季度,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不斷實質性推進、自貿區戰略進一步升級、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速等,這些既是下一階段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起點,也是推動中國經濟新一輪改革發展的關鍵。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金融科技革命正處于關鍵時期,金融産品創新、金融服務升級迅速叠代,原有的金融生态面臨重組,此時适度加快金融市場開放,能夠倒逼國内金融機構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經營效率和金融服務質量,同台競争将有助于國内機構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趕上行業技術發展步伐。
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是中國融入全球化進程的必然路徑。但必須要承認的是,對标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我國金融市場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王青表示,未來我國金融業要力争打造能夠爲微觀主體創新發展提供有效支持的融資環境,而這恰恰也是當前我國金融業的短闆所在。因此,金融業對外開放需要重點引導境外金融資源滿足國内創新型企業的直接融資需求,這包括繼續有序提升國内股市、債市開放水平,吸引更多外資參與多層資本市場建設等。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