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奪福費廷
今年年初,具體時間為一月底,福費廷幾乎被拋棄了。
其時,隔壁的債券圈子裡曾經有一篇著名的網路文章,幾乎全部模仿《賣火柴的小女孩》。大致意思是多麼可憐的一個賣債券的金融小女孩,天天想要賣出她手裡的債券,但是天寒地凍,雖然華屋裡的溫馨氣氛僅隔著玻璃,但是她賣出不去手裡的債券,所以始終也到不了幸福的彼岸。
她於是只能悲傷的問那句話:有誰來買我的債券。可是,到天亮的時候,她在夢到她媽媽的夢裡,凍斃在資本殘酷的街頭。
福費廷市場其實也差不多,今年一月末的福費廷市場上很多賣福費廷的小女孩也在唱一樣的歌:有誰來買我的火柴?有誰來買我的福費廷?
原因在於當時信貸規模突然收緊,這幾乎逼著所有的銀行為了降信貸規模而沽出國內信用證項下福費廷。這種同一方向的臨時大量出貨,一瞬間造成了“誰有規模誰就是大爺”。當時有的“大爺”因為幸福來得太突然(比如J.C.K.BANK),開始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平價買得開心,後來才發現買家那麼多湧入,於是終於變壞了,開始坐地漲價,一舉將福費廷買入價格推高到3.8%(一年期)。
因為價格這麼高,海外行都加入了購買國內信用證項下福費廷的隊伍,不過沒有持續多久。
當前的呼喊卻已與年初徹底轉換了方向。
一月底的信貸規模管控並沒有能延續多長的時間,畢竟信貸規模管控的大背景一般需要經濟騰飛的大背景來支持,而當前經濟的現實多為恢復性增長,遑論騰飛。
本來,年初的泡沫一定程度上是去年3月開始應對疫情而來的貨幣寬鬆造成的,隨著疫情基本控制,寬鬆政策日漸退出,市場上錢自然就少了,這樣銀行手裡的子彈就少了;而經濟相對正常以後又開始的宏觀調控,特別是對房地產的嚴控,同時對政府隱形債務及城投等的限制也不斷加碼,這樣,銀行不但子彈少了,連(放款的)靶子也沒了。
才過了半個春天,看似生機蓬勃、鶯飛草長、野蠻生長的信貸規模增長,一下子變成了資產荒,君不見滿大街的客戶經理在找好的專案,然而貸款卻就是放不出去。
六月末作為一個半年底正在接近,嚴監管之下,資產荒大背景下的各家銀行各有一本難念的經。有的投放不足,難以完成總行要求的資產規模;有的沒有完成社會責任,比如民營企業、普惠貸款乃至製造業沒有完成銀監要求的增長;還有一個更普遍的原因,那就是貸款結構比例失調,特別是房地產行業可能超標,因為那麼多年以來,國內的大小銀行普遍養成了放款給國有企業、政府平臺以及房地產的路徑依賴。
消解上述難題的方法之一是擴大資產負債表的資產端,而如果發放貸款已成遠水救不了近火之態,那麼只有快速購入信貸資產了。
然而,境內的信貸資產,具備流動性的只有那麼兩三類,一類是不良資產,另一類是票據,再有一類就是福費廷了。從操作難度、監管要求、合規性、資本佔用等綜合考慮,福費廷無疑是半年底前增大資產的最優選項之一。
如果來不及放貸款,那就買福費廷吧;如果一些社會責任指標(普惠、民營、製造業等)完不成,那就買相關福費廷吧;如果房地產占比降不下去,那就買福費廷吧,做大分母,六月底的占比會往下下降一降的。
买盘增加了,也会刺激卖盘的供应量,如果买方要价不高(现在一年期的在2.85%左右),有利于卖方开出国内信用证,并做出一手福费廷,这种情况,略微类似去年四月间的同业资金价格(参见:为什么那些不愿意用国内信用证的企业最后都开了国内信用证?)。但是,毕竟买盘多,最近还是有些供不应求。
所以,臨近六月末,福費廷居然遭到了市場的搶奪,這在一月底二月初的時候恐怕是從業人員絕想不到的。(參見:再見,福費廷!)
六月末,不經意間,那個唱著“有誰來買我的火柴”的小女孩不見了。她在哪裡?你找到她了嗎?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