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碳定价机制的现实与展望
摘要
来源:中金点睛,微信号:CICC_Perspective
热点“碳”究:近期,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正式启动电力碳交易第一阶段。此前,印尼政府提出包括碳交易、碳税和基于成果的支付(RBP)等在内的碳定价机制,以促进实现碳经济价值。现行政策下,印尼碳税与碳交易可以兼容,且均在煤电行业率先实施。目前,煤电第一阶段强制碳交易有序推进,碳税受国际能源价格影响推迟开征。我们认为,印尼碳定价、退煤计划等政策多管齐下或可加速能源部门转型,但高碳行业碳成本压力面临上行。此外,现有排放限值设定较高、碳税合理税率的确定等问题或给印尼碳定价政策实施带来挑战。
国内外碳中和政策动态(2月23日~3月8日):1)国内方面,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发布《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陕西、宁夏等地发布双碳实施方案,如《陕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宁夏回族自治区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提出各省2030年工业、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等9部门发布《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等等;2)国际方面,美国公布60亿美元气候和海洋投资承诺、5.5亿美元的环境正义补助、12亿美元核电站援助资金、3.15亿美元用于促进农村清洁能源获取;欧盟通过新绿债标准打击“漂绿”;法国承诺向新森林保护计划提供5,000万欧元等。
碳中和相关行业与企业动态:1)碳中和成长行业:近期市场震荡盘整,中金低碳行业指数震荡下跌1.8%,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2.3%。碳中和相关细分板块悉数下跌,动力电池板块领跌4.7%。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跌,产业链博弈进入后半程,中金公用事业组看好终端需求修复。中汽协口径下新能源车1月中国市场产销量渗透率同比增速放缓,欧洲新能源车淡季销量回落,美国销量维持强势。2)碳中和转型行业:2022年风电新增吊装容量符合预期,2023年有望维持增长;工信部要求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出加快绿色转型等。3)企业“双碳”行动:中国华能签署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国家电投中国首个兆瓦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试运行;中国电建陕西最大山地光伏项目发电;OPPO确立到205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目标,等等。
可持续金融及ESG:1)绿色债券:目前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存量2,009支,存量余额1.74万亿人民币,碳中和债存量164支,存量余额1,395亿人民币。3月至今新发21支绿债,规模为233.2亿人民币,新发1只碳中和债券,规模为3.0亿人民币。2)碳市场:全国碳市场碳价小幅下跌至56.0元每吨,交易活跃度续升,北京碳价反弹至89.0元每吨。欧盟碳价回落4.7%至92.4欧元每吨。3)ESG:中国首单央企新能源REITs成功获批;广东省推广“光伏贷”“林链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国开行发行15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支持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英国与新加坡签署绿色经济框架谅解备忘录;加拿大采取绿色标准采购新措施,等等。
报告观点:1)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资前景2023》提出,2022年全球能源转型技术投资达到1.3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然而,每年的投资至少需要翻四番才能保持在实现IRENA预测的1.5°C情景的正轨上。2)国际能源署发布《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提出,2022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0.9%,达到超过368亿吨的新高。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远低于全球3.2%的GDP增长,恢复了长达十年的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趋势。
前沿科学与技术: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通过聚集离子提高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性能;香港理工大学研发高效且可扩展的绿色湿气发电机;普渡大学研发新工艺减少建筑供暖和制冷碳足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实现量化锂电镀和锂电池快充简便技术;康奈尔大学研究证明农业光伏系统可产生高效率可再生电力并保护农田。
目录
-
热点“碳”究:印尼碳定价政策解读
-
碳中和热点政策/事件
-
碳中和相关行业与企业动态
-
可持续金融及ESG
-
双碳报告观点
-
碳中和前沿科学与技术
-
天气与气候
正文
热点“碳”究:印尼碳定价政策解读
2月22日,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宣布正式启动电力行业碳交易机制,预计第一阶段将有99座燃煤电厂参与强制性碳交易。此前,印尼曾宣布将于2022年4月在煤电行业率先开征碳税,但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一再推迟。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枢纽,以及同时引入碳税和碳交易的亚洲国家之一,印尼的碳定价机制或可提供一定思考与启发。
印尼碳减排目标的理想与现实
印尼碳排放:土地利用及林业推动碳排放快速增长,经济高碳结构显著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印尼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增长,土地利用及林业部门是主因。根据统计,2019年印尼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达19.6亿吨,是全球第四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中,森林砍伐、城市建设等活动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部门碳排放是印尼碳排放增长最重要的贡献因素。
印尼经济高碳化结构特征明显。印尼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均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尤其是煤炭生产和消费量近年来迅速增加,导致碳排放增长持续上升。与能源密切相关的电力行业是造成印尼碳排放量增加的第二大部门。2019年,印尼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约为2.58亿吨,相较2000年增长约1.9倍。
图表1:1990-2019年印尼分部门碳排放量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研究院
图表2:2019年全球前十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研究院
图表3:1980-2021年印尼分品种能源生产量
资料来源:EIA,中金研究院
图表4:1980-2021年印尼分品种能源消费量
资料来源:EIA,中金研究院
印尼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2060碳中和目标
印尼最新国家自主贡献(NDCs)文件中的减排目标和信息透明度有所加强。自2016年11月首次向联合国提交NDCs文件以来,印尼又于2021年7月和2022年9月先后提交了更新版本的NDCs文件。较前两个版本,印尼的第三份NDCs文件不仅在减排目标方面有所加强,同时还针对减排措施和适应措施提供了更为详实的细节信息,提升了印尼气候行动透明度。
► 减排目标:首次在NDCs文件中提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并提高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最新版NDCs文件中,印尼政府提出2060年净零排放目标,并设置了无条件情景下的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相较基准情景)为31.89%,而在有条件情景下,这一目标则是43.2%。
► 减排措施:林业和能源部门是印尼政府温室气体减排重点领域。印尼政府在NDCs文件提出了能源、废弃物管理、工业、农业和林业等5个部门的减排行动,并针对部分行业跟踪了更加细致的减排措施。在印尼现有NDCs减排路径设计中,绝大部分减排潜力来自林业(占比约55%-59%)和能源部门(36%-39%),工业、废弃物管理部门减排贡献较小。针对林业部门,该文件提出将通过减少森林砍伐和退化、增加碳封存能力等方式实现2030年林业及土地利用净汇(FOLU Net Sink)目标。针对能源部门,该文件提出印尼政府颁布2017年第22号总统条例,并将通过实施电力供应商业计划(RUPTL)、家电最低能源性能标准(MEPS)等支持印尼可再生能源发展;文件还新增强调交通电气化发展目标,提出到2030年印尼四轮和两轮纯电动汽车将分别达到75万辆和245万辆。
► 适应措施:新版文件跟踪了印尼气候适应措施的最新进展。例如,印尼在其实施的气候村(ProKlim)计划中,已经能够确定适应需求、测量适应实施过程和评估适应效果。印尼截至2021年已建设3,270个气候村,未来将计划在2024年前建设2万个气候村。
图表5:印尼历次NDCs文件中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对比
资料来源:UNFCCC,中金研究院
注:无条件情景指无额外国际资金支持的情景,有条件情景指有适当国际资金支持的情景
印尼立场:寻求经济发展与气候应对的平衡
印尼持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尽管印尼现有气候行动与实现全球1.5℃控温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但从其提交的三次NDCs目标来看,该国政府也在持续提高气候行动力度。印尼有条件情景下的2030年减排目标(相较基准情景)由第一版NDCs文件中的38%上调至第二版中的41%,又再次上调至第三版中的43.2%。无条件情景下,这一目标由前两版的29%提升至第三版中的31.89%。
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尼仍将锚定经济发展阶段制定减排行动。一直以来,印尼都是化石能源出口大国。特别是在煤炭出口方面,印尼2022年出口量达到4.67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2%。2022年,全球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该国带来发展机遇,化石能源收入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尽管能源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碳中和进程放缓,印尼仍然提高自身减排力度,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该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立场。但是,现有减排目标的提升本质上较为有限,这也与印尼仍处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现实情况有关。我们预期,印尼绿色转型节奏仍将兼顾国内经济发展,短期内不会对减排目标做出大幅强化。2020年,印尼政府就曾表态,印尼作为发展中国家,将侧重对已制定目标的落实,而不会为了减碳目标牺牲经济[1]。
图表6:不同情景下印尼温室气体排放预测
资料来源:Climate Analytics,UNFCCC,中金研究院
图表7:2013-2022年印尼煤炭出口量
资料来源:中国煤炭经济网[2],中金研究院
印尼碳定价政策:交易与非交易机制并驾齐驱
从煤电行业切入推动实现碳经济价值
为促进实现碳经济价值,印尼提出碳定价机制。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印尼政府于2021年10月颁布第98号总统条例推动碳经济价值实现,并提出四项碳定价机制,分别为碳交易、碳税、基于成果的支付(Result-Based Payment,RBP)、根据科学技术发展而定的其他机制。其中,前三项较为明确的机制构成了印尼现有碳定价机制体系,而第四项机制并未说明具体内容,意在为后续新政策留有余地[3]。
现有碳定价机制设计中,同时考虑了交易机制与非交易机制。具体而言:
► 交易机制:碳交易是基于市场的交易机制,碳价将根据市场变化而波动。印尼的碳交易制度包括强制碳排放交易(Perdagangan Emisi)和自愿碳抵消机制(Offset Emisi GRK)。印尼将基于碳配额来构建强制碳交易制度,激励国内高碳企业在国内和国际碳市场上参与交易,促进减排。同时,没有设定碳排放限值的企业还可以自愿参与碳抵消机制。实践中,企业在自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后既可以选择与RBP机制挂钩,也可以选择转化为碳信用,通过自愿碳抵消机制出售给有减碳需求的企业。
► 非交易机制:碳税和RBP机制则是通过非交易机制,对碳排放实施惩罚性措施或对减排效益予以奖励。其中,碳税是政府规定固定单位碳排放的价格,对超出限值的碳排放实施惩罚性征税的措施,以此增加企业碳排放成本来倒逼减排。与碳税相反,RBP是对碳减排的正向激励,主要对经过认证的碳减排成果或碳资产增加的企业进行奖励或支付。该机制的资金获取通常包括第三方援助国或机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三类来源。
印尼碳定价政策率先从煤电行业开始实施。印尼国内发电结构以煤电为主,且发电量逐年增长。因此,煤炭是电力行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当前印尼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尚未脱钩,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需求将给印尼气候变化目标实现带来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与碳排放量增长密切相关的煤电行业减排对印尼实现减排目标十分关键。因此,除了现阶段着眼于林业碳汇的RBP机制外,印尼现有的碳税和碳交易在政策设计中,均提出率先从煤电行业开始实施,后续再逐渐扩大覆盖范围。
图表8:1985-2021年印尼发电量及发电结构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研究院
图表9:1990-2021年印尼CO2排放量和GDP变化率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研究院
注:国内生产总值根据通胀水平调整为2017年不变价格
碳定价体系建设现状
不同碳定价机制推进情况有所差异。目前,印尼的碳定价体系仍在探索和建设过程中,受到印尼国内政策制定进度和国际环境影响,三项机制最新进展各有不同。其中,碳税受到国际环境影响有所推迟,碳交易开始启动燃煤电厂第一阶段相关工作,RBP机制已经取得了部分成效。
► 碳税推迟开征:1)2021年10月印尼政府发布《税收法规协调法案》,宣布引入碳税[4]。根据法规,碳税征收主体是所有购买含碳商品或从事碳排放活动的个人/企业,涉及到的部门包括能源、运输、农业、林业、工业过程和废弃物处理部门等。碳税税率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不低于碳市场价格,二是最低税率为3万印尼盾/吨CO2e(约2美元/吨CO2e)。该法案提出,将于2022年4月率先对煤电行业开征碳税,并将于2025年根据国内经济情况、参与部门情况扩大碳税覆盖范围。2)2022年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导致碳税开征一再延迟。印尼政府在2022年3月表示,将原定于2022年4月开征的碳税推迟至7月。但7月开征的计划又在随后被进一步推迟。目前印尼政府还未明确碳税的具体实施日期。
► 强制碳交易有序推进:1)2021年3月,印尼政府针对部分燃煤电厂开始了碳交易试点。在2021年10月有关碳税的法案中也对碳交易机制提出路径规划,将于2025年起分阶段全面实施碳交易。2)2022年12月,印尼政府发布《关于实施发电厂碳经济价值的程序》[5]。不同于碳税延迟开征,印尼政府继续有序推进碳交易机制建设,在文件中指出将在2023-2024年、2025-2027年和2028-2030年分三个阶段实施燃煤电厂碳交易。3)2023年2月,印尼政府宣布启动燃煤电厂强制性碳交易第一阶段工作[6]。第一阶段碳交易的参与主体必须满足装机容量≥100MW、连接到国家公用事业公司Perusahaan Listrik Negara(PLN)电网两个条件。共计42家公司(99家燃煤电厂)可以参与其中,总装机达33.6GW。根据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ESDM)测算,预计第一阶段可供交易量约50万吨CO2e,碳价区间或在每吨2美元-18美元之间[7]。
► RBP机制已有进展:当前,已有部分碳减排项目获得激励奖金。2023年2月,印尼东加里曼丹通过减少森林砍伐和退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从世界银行森林碳伙伴基金(FCPF)获得了该项目的第一笔奖励金,金额为3,200亿印尼盾(约2,090万美元)。后续东加里曼丹将共计获得1.7万亿印尼盾(约1.1亿美元)的资金,剩余部分将在第三方对减排成果核实通过后提供。
图表10:印尼碳税和碳市场建设时间线
资料来源:印尼政府网站,中金研究院
图表11:印尼碳税及碳市场建设时间规划
资料来源:印尼政府网站,中金研究院
印尼碳定价政策影响与启示
印尼碳定价政策机遇与挑战
碳定价、退煤计划等政策多管齐下,能源部门转型或可加速。一方面,碳定价机制将提高煤电机组碳排放成本,倒逼煤电清洁发展和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另一方面,印尼正在积极制定退煤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COP26期间,印尼签署了《全球煤炭到清洁能源转型宣言》,表明其愿意在国际社会额外技术和财政支持下,在2040年代逐步淘汰煤电。目前,印尼正在通过亚开行的能源转型机制(ETM)和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JETP)等双边合作加速退煤、促进清洁能源转型。根据最新版NDCs文件,印尼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是2030年在一次能源中份额占比提升到至少23%,2050年至少31%。
碳定价将通过成本传导对高碳部门产生广泛影响。虽然目前碳税和碳交易政策只会针对燃煤电厂实施,但我们认为,包括消费者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将感受到碳定价机制带来的经济影响。电力成本的提高将会导致下游制造和运输等部门成本压力增加,印尼能耗较高的造纸、钢铁、化工等行业将受较大影响。随着碳定价政策覆盖面扩大,还会进一步强化成本传导预期:1)强制性碳交易后续或将扩大燃煤电厂的覆盖面。印尼政府官员表示,后续碳交易第二、三阶段将逐步覆盖至装机容量小于100MW的煤电机组、其他化石燃料发电厂、和没有连接到PLN电网的发电厂。2)碳税开征预期会逐步覆盖电力以外的相关行业。更多碳市场没覆盖的企业会被纳入碳税征收范围。
此外,现有碳定价的机制设计或在实践中面临挑战。例如,印尼现有燃煤电厂排放限值较高。印尼基本服务改革研究所(IESR)指出,相比周边国家,印尼燃煤电厂排放限值要高20%-40%左右[8]。限值过高不利于促进企业碳减排实施效果,后续仍有下调收紧空间。再比如,印尼碳税的最低税率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开征碳税的国家中,仅波兰、乌克兰和日本的税率小于等于2美元/吨CO2当量,其余国家均制定了更高价格碳税,以确保减排效果。此外,碳税与碳市场衔接细节仍有不确定性。根据法规要求,后续碳税一旦开征,其税率会同时参考碳市场和最低碳税标准。当碳市场价格高于最低税率的情况下,如何在碳价的波动性中确定合理碳税税率还有待明确。
图表12:碳交易第一阶段燃煤电厂温室气体排放上限
资料来源:印尼政府网站,中金研究院
图表13:第三版NDCs能源结构目标
资料来源:UNFCCC,中金研究院
国际经验:碳税与碳市场如何并行
碳税和碳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运用。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2022年4月,全球已实施碳定价政策共计70项,其中36项为碳税、34项为碳市场,覆盖了全球23.17%的温室气体排放[9]。其中,区域层面碳定价政策为欧盟碳市场(EU ETS),国家层面碳定价政策共39项,地方层面碳定价政策共计30项。
印尼现行政策规定下,碳税与碳交易可以兼容。当前,印尼已经公布的碳税和碳交易政策均覆盖燃煤电厂,属于同一排放源。但实践中二者并不冲突。根据对应政策文件,参与碳市场的排放量可以抵扣相应碳税,而碳市场无法涵盖的超额排放将被征收碳税。
碳税和碳交易在其他部分国家也同时适用。一些国家在碳税和碳交易机制中择其一,其中仅实施碳税的代表性国家如新加坡、哥伦比亚、阿根廷等,仅实施碳交易的代表性国家如中国、韩国、德国等。还有部分国家同时运行或计划同时运行碳税和碳交易,例如部分欧盟国家、加拿大、英国等。这些国家的碳税和碳市场衔接方式均有所差异。
► 部分欧盟国家针对行业采取差异化碳定价政策。丹麦、芬兰、法国、爱尔兰、挪威、葡萄牙、瑞典等欧盟国家将碳税视为EU ETS体系的补充手段。在运行EU ETS的同时,这些国家还对欧盟碳市场未涵盖的行业实施碳税。
► 加拿大根据地区实施不同碳定价政策。一些省份(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实施碳税满足联邦政府碳定价要求,一些省份(如魁北克省)则是实施碳交易,还有部分省份选择缴纳联邦碳税(如阿尔伯塔省)。
► 英国对碳交易相同排放源设置价格下限。英国设置了针对电力行业碳排放的可变税,征税额等于目标排放价格和现行ETS之间的价差。该税收目的是建立更加有力的价格信号,防止碳市场价格过低,确保碳排放成本处在合理区间。IMF报告指出,丹麦目前也在考虑类似方案,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涵盖的排放量下设定国内最低价格。
图表14:全球分地区碳定价政策情况
资料来源:World Bank,中金研究院
碳中和热点政策/事件
图表15:近两周国内外热点政策/事件追踪(2023年2月23日-3月8日)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省人民政府等政府网站,路透社等,中金研究院
国内政策及事件追踪
►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五年来,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10]。
► 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
2月23日,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发布《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统筹推进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进一步提升高效节能产品设备市场占有率。与2021年相比,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在运高效节能电机、在运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超过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在用主要家用电器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利用更加规范畅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回收利用先进模式,推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到2030年,重点领域产品设备能效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整体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协同效应有效增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为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11]。
► 中共中央、国务院:《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规划》提出,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12]。
►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3部门:《陕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2月23日,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3部门发布《陕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方案》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首批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达到能效基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100%,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3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0%。“十五五”期间,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乘用车和商用车新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比2020年降低25%和20%以上。《方案》还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降碳、优化产业布局结构降碳等四项重点任务;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提升达标行动、重点行业碳达峰和低碳发展行动和重点行业碳达峰和低碳发展行动三项重点行动;绿色低碳制造体系引领工程和绿色低碳制造体系引领工程两项重点工程[13]。
►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宁夏回族自治区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3月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实施清洁能源替代行动等6项重点任务。《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区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力争达到5500万千瓦,绿色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分别达到55%和30%以上,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提高到28%以上,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2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450万千瓦,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提高到35.2%以上,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助力自治区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14]。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等9部门:《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2月21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等9部门发布《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发布15项以上碳相关地方标准,开展15项以上建筑、园区、工厂等节能降碳标准化试点及碳中和标准化试点。到2030 年,发布40项以上碳相关地方标准,开展40项以上建筑、园区、工厂等节能降碳标准化试点及碳中和标准化试点。到2060年,全面建成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服务能力更加突出的本市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方案》还提出,完善支撑全局的基础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等7项重点任务[15]。
►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
3月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提出2023年切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计划》中专门制定了《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2023年行动计划》,提出全市及各区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较2020年累计下降12%左右,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开展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推进传统行业的低碳化改造,依托工艺更新、重大节能装备、余热余压利用等手段,推动装备、汽车、电子、材料、医药等 行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化发展。落实数据中心节能减碳要求,有序关闭腾退低效数据中心。进一步整合存量数据中心,强化存量数据中心绿色技术应用和改造,推进氢能、液体冷却、可再生能源等应用。鼓励数据中心采用余热回收利用措施为周边建筑提供热源[16]。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等7部门:《河南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
2月27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等7部门发布《河南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提出协同推进能源领域减污降碳等10项重点任务。《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全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指标达到国家要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逐步建立以强度为主、总量为辅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体系,减污降碳协同管理机制初步建立,统筹融合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前,全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空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减污降碳协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能力显著提升,有力推动碳达峰目标实现[17]。
► 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3月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方案》提出,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法人金融机构加快绿色转型,提升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鼓励有条件的法人金融机构组建绿色金融专业部门、建设特色分支机构,建立完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价体系。支持绿色项目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建立“绿色项目库”并定期开展融资对接,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第三方绿色项目评估认证。支持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支持金融机构运用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和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符合政策要求的“两高”企业降耗升级、绿色转型提供贷款。丰富环境权益融资模式挖掘绿美生态经济价值。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研究上市碳排放权和以广东电力市场为标的的期货品种[18]。
国际政策及事件追踪
► 美国公布60亿美元的气候和海洋投资承诺
3月4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院公布了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海洋保护的60亿美元资金承诺,其中包括77项承诺。这些承诺是国会去年通过的《降低通货膨胀法案》中总额包括约30亿美元的气候适应力和气候研究承诺的一部分。在77项承诺中,有30项针对气候变化,总额约为50亿美元。还包括用于可持续渔业的6.65亿美元和用于解决海洋污染的2亿美元[19]。
► 美国公布5.5亿美元的环境正义拨款
2月23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环保署公布5.5亿美元环境正义资金,以帮助弱势社区减少遗留污染并获得清洁能源。这笔资金是美国国会在《降低通货膨胀法案》中授权的用于环境正义整笔拨款的30亿美元的一部分,最迟在2024年初开始授予资助[20]。
► 美国为关闭或停产的核电站提供12亿美元
3月3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将提供12亿美元资金援助,以延长核电站服役期限,这是美国首个向关停核电站提供资金的计划。面对不断上涨的安全成本以及来自风能、太阳能以及低成本天然气发电的竞争,美国自2013年以来约有12座反应堆关闭,全国仅剩92座核电站。为保证各地社区拥有低成本、清洁可靠的电力,美国批准来自2021年基础设施法创建的60亿美元民用核信贷计划资金用于支持关闭的核电站,这笔资金将由能源部进行分配[21]。
► 美国拨款3.15亿美元用于促进农村清洁能源获取
3月2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能源部将为无法获得可靠能源的农村社区提供超过3亿美元资金,用于开发清洁和可负担的能源。该公告意味着社区可以为单点示范项目申请500万至1000万美元的联邦成本分摊资金,为多社区项目申请高达1亿美元的资金,以提高能源负担能力和建立气候适应能力[22]。
► 欧盟通过全球首个打击漂绿行为的绿色债券发行规则
3月1日,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已就全球首套发行绿色债券的综合规则达成协议,以实现欧盟的净零排放目标,不过该规则将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议要求投资项目必须符合欧盟关于可持续项目的分类法或指南。这些规则还针对债券销售收益的使用制定了明确的报告流程,并对外部审查员验证债券是否为绿色债券的方式进行了标准化。发行绿色债券的公司也必须公开这些投资如何融入其向净零过渡的计划[23]。
► 法国承诺向新森林保护计划提供5,000万欧元
3月2日,据路透社报道,法国承诺向一项新的全球计划提供5,000万欧元(5,290万美元),以奖励各国保护其森林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呼吁采取更具体的行动来履行全球气候承诺。该承诺在加蓬为期两天的森林峰会结束时宣布,这笔资金是一项价值1亿欧元联合承诺的一部分,旨在启动一项国家机制,用于奖励经验证的森林保护或恢复行动。该计划将以研究为基础,通过评估亚马逊、非洲和亚洲的碳储量、生物多样性和碳封存水平来提高对森林价值的理解[24]。
碳中和相关行业与企业动态
本章将基于中金研究部各行业组分析和预测,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追踪“双碳”领域主题趋势,帮助投资者抓住“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遇,同时规避相关风险。
图表16:行业政策追踪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省人民政府等政府网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碳中和成长行业
“双碳”指数表现回顾
碳中和概念指数下跌。上周三市场在PMI好于预期等积极因素影响下涨幅较大,本周指数回落。2月21日-3月7日期间,中金低碳行业指数下跌1.8%,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2.3%,恒生指数持平。2023年至今,中金低碳行业指数上涨2.2%,低于A股沪深300指数(+4.6%)和港股恒生指数(+3.8%),跑输沪深300指数2.4ppt,跑输恒生指数1.6ppt。
碳中和相关细分板块悉数下跌。近两周(2月21日-3月7日),碳中和相关细分板块系数下跌,动力电池受装机量下降影响领跌4.7%,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氢能板块跌幅居前,分别下跌4.6%、4.0%和3.7%,核电和风力发电板块跌幅较小,分别下跌0.7%和1.0%。
图表17:碳中和概念指数近两周走势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3年3月7日
图表18:碳中和指数与A股和港股主要指数表现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3年3月7日
图表19:碳中和相关产业指数过去2周涨跌幅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3年3月7日
图表20:碳中和相关产业指数过去3个月涨跌幅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3年3月7日
光伏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跌。截至3月6日,光伏经理人全行业指数较两周前(2月20日)上涨1.7%,中上游制造业指数上涨1.2%,下游电站指数上涨1.8%。价格方面,截至3月6日,光伏行业综合价格指数为55.8,较两周前(3月20日)小幅下跌1.6%,产业链中组件、电池片、多晶硅价格指数分别下跌0.7%、1.7%、4.1%,硅片价格指数持平。
产业链博弈进入后半程,看好终端需求修复。中金公用事业组指出,硅料供给有望继续走向宽松,打破产业链博弈僵局,拉动需求修复,带来板块催化上行机会。1)组件价格略有回落,维持相对平稳;2)电池价格持续下行,但随需求改善价格下行或放缓;3)硅料价格走跌,预计在新产能投放和硅料库存下,后期价格仍将趋势向下。4)硅片价格受制于优质进口砂供给不足,未有明显下跌。需求侧看好美国市场占比回升以及地面电站占比回升,供给侧看好硅料放量后粒子、石英砂紧张带来涨价和格局优化机会;3)建议重点把握新技术主题机会,看好有望受益于N型迭代、量利齐升的辅材环节。[25]
图表21:光伏经理人指数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2:光伏行业综合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新能源产业链
新能源车1月中国市场产销量渗透率同比增速放缓。中汽协统计口径下,中国1月新能源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42.5万辆和40.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1%和5.5%,环比分别下降48.2%和48.1%。新能源车1月产量渗透率为26.6%,同比上升8.0ppt,销量渗透率为24.7%,同比上升7.7ppt。1月产销量渗透率同比增速较2022年12月明显放缓,此前12月新能源车产量渗透率同比增长15.5%,销量渗透率同比增长7.7%。中金电新组认为二线新势力表现相对亮眼,或与其聚焦新能源车需求尚未充分满足的10-20万元价位市场有关,二线新势力有望进一步驱动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26]。
欧洲新能源车淡季销量回落,美国销量维持强势。欧洲八国1月新能源车销量达15.1万辆,同比增长30.2%、环比下降56.8%;欧洲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为23.2%,环比回落16.8ppt。中金电新组指出,1月欧洲渗透率大幅回落,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初为新能源销售淡季,去年12月底车企冲销量导致环比基数较大,补贴退坡等。相较而言,美国1月新能源车销量达10.2万辆,同比增长63.8%,环比下降1.0%,渗透率为9.6%。中金电新组认为,未来众多新车型陆续上市和交付,美国新能源车供给有望更加丰富[26]。
图表23:中汽协口径下,1月新能源汽车产量42.5万辆,同比下降6.1%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4: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40.8万辆,同比下降5.5%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5:1月新能源汽车产量渗透率为26.6%,同比上升8.0ppt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6: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为24.7%,同比上升7.7ppt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碳中和转型行业
风电行业
► 2022年风电新增吊装容量符合预期,2023年有望维持增长
中国风电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增风电吊装容量49.8GW,同比降低10.9%。其中,陆上/海上分别实现新增吊装容量44.7GW/5.2GW,同比增长7.8%/同比降低64.4%。向前看,中国风电行业协会预测国内陆上风电新增装机稳中略增,2023-2024年有望维持60-70GW体量,2025年有望进一步增长至超70GW;国内海上风电新增装机2023-2025年复合增速有望超40%,2023、2024、2025年有望分别实现8-10GW、12-15GW、>20GW新增装机体量。中金公用事业组预计2023年,中国风电行业装机量有望在此前三年相对稳定的50-55GW基础上实现超过40%的增长,达到70-80GW[27]。
► 中国在全球碳理事会平台成功注册首个风电项目
2月24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所属三峡能源云南会泽仓房风电项目通过全球碳理事会(GCC)机制审核,成为国内首个GCC项目。全球碳理事会由海湾研究与发展组织(GORD)于2016年在卡塔尔发起成立,是中东和北非地区第一个自愿碳减排机制。其批准项目签发的减排量除了应用于自愿减排市场,也可用于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等强制履约市场。三峡能源云南会泽仓房风电项目是中国目前唯一成功注册的项目。该项目总装机容量48兆瓦,预计可实现年均减排温室气体7.4万吨[28]。
建材行业
► 工信部要求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3月1日,工信部表示,将实施绿色制造推进工程,研究制定出台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分类指导,分业施策,建立动态更新的绿色技术目录和项目库,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钢铁、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绿色升级改造;还将完善梯度培育机制,全面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进一步打造绿色制造服务商,加大相关标准制修订力度[29]。
►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出加快绿色转型
3月5日,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指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一是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继续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转型。二是扎实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三是加强生态系统治理和保护。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图表27:行业动态前瞻
资料来源:中国博览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企业“双碳”行动
图表28:国企央企“双碳”行动追踪
资料来源:Wind,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9:国内重点企业“双碳”目标更新
资料来源:Wind,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红色为此次新增
可持续金融及ESG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等产品,以及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对推动经济活动外部性“内部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绿色债券
中国绿色债券存量余额约1.74万亿人民币。根据Wind数据,截至3月7日,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30]存量2,009支,存量余额1.74万亿人民币。2月绿色债券共新发40支,较1月新增13支,2月发行规模总计260.1亿人民币,较1月环比下降24.2%。截至3月7日,3月绿色债券共新发21支,发行规模总计233.2亿人民币。
碳中和债券存量1,395亿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8.0%。截至3月7日,境内碳中和债券存量164支,存量余额1,395亿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8.0%。2月碳中和债券共新发3支,发行规模总计96.2亿人民币。截至3月7日,3月碳中和债券共新发1支,发行规模总计3.0亿人民币。
图表30: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存量规模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3年3月7日
图表31: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节奏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3年3月7日
碳市场动态
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续升,北京碳价反弹。截至3月7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为56.0元每吨,较两周前2月21日的57.0元每吨小幅下跌1.8%。近期国内碳市场交易活跃度持续回升,2月21日至3月7日,全国碳市场共成交151.6万吨,成交金额共计8,400万人民币,交易活跃度继续抬升。地方碳价方面,北京碳价反弹,截至3月3日北京碳价为89.0元每吨,较两周前2月21日的61.8元每吨大幅反弹44.0%。
欧盟碳价回落4.7%至92.4欧元每吨。截至3月7日,欧盟碳市场收盘价为92.4欧元每吨,较两周前(2月21日收盘价97.0欧元每吨)下跌4.7%。近期欧盟成员国陆续对工业企业发放碳配额,碳市场供给增加,部分企业获得配额后出售变现,推动碳价下跌。此外,碳市场投资者获利回吐,也进一步推动欧盟碳价回落。
图表32: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价及成交量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3年3月7日
图表33: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及成交额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3年3月7日
图表34:中国和欧盟碳市场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3年3月7日
图表35:中国碳排放权交易7省市试点市场成交均价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3年3月7日
ESG事件追踪
国内:中国首单央企新能源REITs成功获批
► 中国首单央企新能源REITs成功获批
3月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REIT”)。公募REITs市场将迎来全国首单央企新能源公募REITs以及全国首单海上风电公募REITs,为公募REITs资本市场注入全新的资产类型。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型权益性融资工具,新能源公募REITs有助于能源企业盘活存量优质资产,提升重资产流动性,投资新能源项目建设,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31]。
► 广东省推广“光伏贷”“林链贷”等绿色金融产品
3月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支持绿色项目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建立“绿色项目库”并定期开展融资对接,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第三方绿色项目评估认证。综合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方式,支持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核电和气电等新能源、清洁低碳能源产业发展。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更好应用于国家储备林建设,推广“光伏贷”“林链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推动绿色龙头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32]。
► 国开行发行15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支持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
3月1日,上海清算所支持国家开发银行面向全球投资者成功发行首单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聚焦支持长江流域污水处理、轨道交通建设。本次发行规模150亿元,发行利率2.65%,认购倍数达3.74。本期绿色债券符合央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并获得联合赤道环境评价有限公司相关认证,国开行预计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2.52万吨、节约标准煤1.2万吨、减排氮氧化物32.74吨,减排水体污染物COD2.88万吨[33]。
► 央行等部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
2月23日,央行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提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前海合作区内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开展环境信息披露试点,探索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鼓励香港等地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前海合作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技术、绿色项目。支持前海合作区内企业赴香港发行绿色债券和获取银行绿色融资,发布赴港发行绿色债券流程参考等方式。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34]。
国际:英国与新加坡签署绿色经济框架谅解备忘录
► 英国与新加坡签署绿色经济框架谅解备忘录
3月1日,英国与新加坡签署合作发展绿色经济框架的谅解备忘录。此前英国与新加坡已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和数字经济协议,在此基础上,英国和新加坡的绿色经济框架将结合气候、经济和贸易政策等方面的要素,通过增加投资、创造就业和鼓励出口加强能源安全,促进绿色经济增长。双方将围绕绿色交通、低碳能源技术以及可持续金融和碳市场等领域展开合作[35]。
► 加拿大采取绿色标准采购新措施
2月28日,加拿大政府宣布自2023年4月1日起,依据温室气体排放披露及减排目标制定标准,参与2500万加元以上联邦政府采购的主要供应商应披露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应设置减排目标。此外,新的建筑物碳排放标准将要求所有参与主要政府建筑项目的供应商披露和减少相关碳足迹,包括要求使用较本地区平均温室气体排放至少低10%的低碳排放水泥。绿色标准采购新措施是加拿大政府实施“清洁采购战略”的重要一步[36]。
► 德意志银行将新增措施以加强净零碳排放承诺
3月2日,德意志银行明确其可持续金融目标,提出到2025年底,ESG累计投融资达到5,000亿欧元。目前,德意志银行已达成并超过到2022年ESG累计投融资达到2000亿欧元的初始目标。德意志银行提出,到2025年底,将提出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以支持50亿欧元的可持续融资承诺,将在新兴市场实现30亿欧元融资,并将为节能住房提供70-100亿欧元融资[37]。
双碳报告观点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资前景2023》
2月22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资前景2023》,提出2022年,全球能源转型技术投资达到1.3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然而,每年的投资至少需要翻四番才能保持在实现IRENA预测的1.5°C情景的正轨上[38]。报告主要观点为:
► 2022年,全球对能源转型技术的投资达到1.3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然而,目前的投资速度还不足以使全球实现气候或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要实现IRENA在《2022年世界能源转型展望》中提出的1.5°C情景,每年的能源转型技术投资至少需要翻四番,即在2021-2030年,平均每年需投资5.7万亿美元;在2031-2050年,平均每年需投资3.7万亿美元。
► 要实现符合1.5°C情景的能源转型,每年需要从化石燃料投资中转移7,000亿美元到能源转型相关技术,但目前化石燃料投资仍在增加。能源投资仍用于新的石油和天然气田开发,而不是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加速发展。在《巴黎协定》签署后的六年中,一些大型跨国银行保持甚至增加了对化石燃料的投资,平均每年约7,500亿美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化石燃料公司继续吸引大量融资。2016-2022年,这些国家的煤炭未偿债务增加了400%,石油和天然气债务增加了225%。除了对资产的直接投资外,化石燃料行业继续获得大额补贴支持。2013-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补贴支出为2.9万亿美元。在逐步停止对化石燃料资产的投资的同时,还应取消补贴,以确保化石燃料的全部成本反映在其价格中,并为可再生能源和其他与能源转型相关的技术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然而,逐步取消补贴需要辅之以适当的政策,以确保弱势群体保持正常生活水平。
► 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继续增长,但没有达到2030年实现气候和能源安全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所需的速度。尽管面临多重经济、社会和地缘政治挑战,但可再生能源的年度投资继续保持2018年后开始的积极趋势。2021年,投资达到4300亿美元,2022年进一步增长16%,达到近0.5万亿美元。然而,根据IRENA的1.5°C情景,2022年的投资仅为2021-2030年每年平均投资的40%。
► 为了更好地支持能源转型,需要将更多资金流向不成熟技术和电力以外的部门。虽然年度可再生能源投资增长,但这些投资集中在电力部门。2013-2020年,发电资产平均每年吸引90%的可再生能源投资,2021年和2022年高达97%。同时,太阳能和风能技术一直吸引着最大的投资份额。2020年,仅太阳能光伏(PV)就吸引了43%,其次是陆上和海上风电(分别为35%和12%)。直接应用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相对滞后,如供热(太阳能热水器、地热热泵、生物质锅炉)和运输(如生物燃料)等,这些部门的投资需要从2020年的170亿美元增加到2023-2030年平均每年2,840亿美元、2030-2050年平均每年1,150亿美元,才能实现能源转型。
► 投资需要面向更普遍的国家和地区,以实现更具包容性的能源转型。尽管可再生能源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但仍集中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东亚太平洋地区继续吸引大部分投资,占2022年全球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主要由中国主导。除墨西哥外的北美吸引了第二大投资份额,主要受美国生产税收抵免的推动,其次是欧洲,其净零承诺和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广泛政策正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增长。而拥有约120个发展中和新兴市场的地区继续获得相对较低的投资。在这些地区,大部分可再生能源投资都流向了巴西、智利和印度等少数几个国家。2022年,全球70%以上的人口仅获得了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的15%。2013-2020年间,被IPCC定义为“最不发达国家”的国家平均仅吸引了0.84%的可再生能源投资。
► 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主要来自私人投资者,资金流向风险最小的技术和国家。私营部门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中占最大份额,约占2013-2020年期间总量的75%。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份额因环境和技术而异。通常,较低的公共资金份额用于商业上可行且极具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使得其对私人投资者具有吸引力。例如,2020年,太阳能光伏83%的投资来自私人融资。然而,地热和水电主要依赖公共财政,2020年,这些技术的投资分别只有32%和3%来自私人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商业金融机构和企业是主要的私人融资提供者,到2020年合计占可再生能源私人融资的近85%。未来,广泛调动低成本债务对于部署资本密集型可再生能源项目至关重要,而股权融资仍将是关键,特别是在启动相对不太成熟的技术,以及在相对高风险或信贷受限的情况下为项目融资。
► 大多数公共投资在本国进行,国际合作相对较少。自2018年以来,公共资金流向可再生能源的国际流量一直在下降。由于公共资金有限,因此政府一直将可用资金集中在降低项目风险和改善风险回报状况以吸引私人资本上。在全球范围内,公共部门在2020年提供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不到三分之一。国有金融机构、国家发展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是当年的主要来源,提供了80%以上的公共资金。多边发展金融机构提供了9%的公共资金,约占公共部门国际资金流动的一半。此外,发展金融机构的融资主要以按市场利率提供的债务融资形式提供,赠款和优惠贷款仅占可再生能源融资总额的1%,相当于50亿美元。
► 为了实现公正和包容的能源转型,公共融资发挥着关键作用。在风险缓解工具中,主权担保一直是贷款人的首选。但此类担保被视为或有负债,可能会妨碍一个国家为关键基础设施发展和其他投资承担额外债务的能力。此外,在新冠疫情后,许多新兴经济体正在努力应对高通胀和货币波动或贬值,主权债务已经达到较高压力水平。在这种宏观经济环境下,许多国家无法在国际金融市场获得负担得起的资本,也无法提供主权担保以减轻风险。鉴于迫切需要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和地理分布,并充分发挥其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方面的潜力,融资需要更多创新手段,帮助投资不足的国家获得能源转型的长期利益,同时又不使其财政情况进一步处于不利地位。
国际能源署(IEA):《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
3月2日,国际能源署发布《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提出2022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0.9%,达到超过368亿吨的新高。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远低于全球3.2%的GDP增长,恢复了长达十年的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趋势。[39]报告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 2022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增长了0.9%,即3.21亿吨,累计达到超过368亿吨的新高。在经历了连续两年部分由新冠疫情引起的异常波动后,2022年能源消费和排放量的增长远低于2021年的6%。其中,能源燃烧产生的排放量增加了4.23亿吨,而工业过程产生的排放量减少了1.02亿吨。极端天气事件和核电站关闭等挑战贡献了部分增长量。在增加的3.21亿吨碳排放量中,0.6亿吨可归因于极端天气下的制冷和供暖需求,另外0.55亿吨可归因于核电站的关闭或停产。
► 在能源价格冲击、通胀上升和传统燃料贸易流动中断的一年中,尽管许多国家从天然气转向煤炭,但全球排放量的增长仍低于预期水平。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热泵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加速部署防止了额外5.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国和欧洲的工业减产也避免了额外的排放。2022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远低于全球3.2%的GDP增长,恢复了长达十年的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趋势。能源使用的二氧化碳强度改善略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
► 由于俄乌地缘局势加剧天然气供应紧张,2022年天然气排放量下降了1.6%,即1.18亿吨。天然气排放量的减少在欧洲尤为明显,为-13.5%。而亚太地区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降,为-1.8%。煤炭排放量的增加抵消了天然气排放量的减少。在全球能源危机期间的气改煤趋势中,煤炭排放量增长了1.6%,即2.43亿吨,远超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长率,并创下近155亿吨的历史新高。石油排放量的增长甚至超过煤炭排放量,增长了2.5%,即2.68 亿吨,达到112亿吨。其中,大约一半的增长来自航空业。航空旅行量继续从新冠疫情低点反弹,接近2019年水平的80%。同时,电动汽车在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销量超过1000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14%以上。
► 2022年排放量增幅最大的部门来自电力和热力发电,其排放量增加了1.8%,即2.61亿吨。其中,全球燃煤发电和热力发电的排放量增长了2.24亿吨,亚洲新兴经济体占比最高。2022年工业排放量下降1.7%至92亿吨。虽然一些地区出现了制造业停产,但全球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排放量减少了1.61亿吨的碳排放,其水泥产量下降了10%,炼钢产量下降了2%。可再生能源的加速扩张限制了煤电排放量的反弹。可再生能源占去年全球发电量增长的90%,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各增加约275TWh,创下年度新纪录。
►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量存在差异。中国的排放量在2022年相对持平,下降了0.23亿吨(0.2%)。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增加被工业过程排放量的减少所抵消。新冠疫情导致了经济增长放缓、建筑活动减少以及工业和交通排放量的减少。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相比,电力行业的排放增长有所放缓,但仍达到2.6%。欧盟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中断、干旱导致水电短缺以及大量核电站停产,但其碳排放量仍减少了2.5%,即0.7亿吨。同时,温和的冬季也使建筑部门排放量显著下降。而且,尽管电力部门排放量增加了3.4%,但煤炭使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高水平。风电和光伏的总和首次超过天然气或核能。美国碳排放量增长了0.8%,即0.36亿吨。在极端天气推动下,建筑行业排放量增长最快。由于光伏和风电以及煤改气的空前增长,其主要的减排量来自电力和热力发电。但在许多其他国家或地区减少天然气使用量的同时,美国的天然气碳排放量增加了0.89亿吨以满足夏季热浪期间的电力需求高峰。2022年,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的排放量增幅超过其他地区,增幅为4.2%,即2.06亿吨。该类地区一半以上的排放增加来自燃煤发电。
碳中和前沿科学与技术
►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聚集离子提高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性能
2月27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将离子引导到钙钛矿材料中的特定路径,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运行性能。钙钛矿是离子材料,当对其施加电压时,会导致材料中的离子迁移,最终降低材料效率和稳定性。研究人员将这些离子引导到钙钛矿的晶界管道中,当大部分离子沿着晶界移动时可以更好避免晶粒损伤。这一发现为适合实际应用的新一代更轻、更灵活、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技术铺平了道路。[40]
► 香港理工大学:高效且可扩展的绿色湿气发电机
2月27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创造了一种新型高效的离子水凝胶湿电发生器(IHMEG),利用大气中水分的化学能直接发电,具有多功能、灵活、轻便和全天候适应性特征。IHMEG能够在10%-85%的相对湿度和-24°C-60°C的各种环境条件下稳定运行。由于离子水凝胶网络的吸湿能力和快速离子传输能力的协同作用,单个0.25cm2的IHMEG单元可以连续超过1,000小时产生开路电压恒定为≈0.8V的直流电、0.24mA/cm2的高短路电流密度,以及高达35µW/cm2的功率密度。重要的是,IHMEG单元可以较容易地实现大规模集成,并提供高达210V的电压,能够直接驱动众多商业电子产品,展现出作为高效、可扩展绿色电源的巨大潜力[41]。
► 普渡大学:减少建筑供暖和制冷碳足迹
3月1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普渡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工艺,通过将相变材料PCM结合到建筑材料中,减少建筑供暖和制冷的能源消耗和碳足迹。该研究团队通过在砖、石膏板和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形成后,使用液体浸入和真空来结合PCM的方法,增加材料的强度、耐用性和热惯性。同时,该方法将PCM引入更接近材料表面的材料层中,使得更多的材料与建筑围护结构的外表面接触,从而更有效地使用PCM[42]。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量化锂电镀和锂电池快充的简便技术
3月3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系列简便技术,用于量化锂电池内部石墨阳极上的不可逆锂电镀,并实现快充锂电池制备。研究团队首先观察能量密度、充电速率、温度和充电状态对锂电镀的影响,利用这些结果改进基于物理学的电化学模型,并提供可解释的经验方程来预测电镀起始充电状态。然后探索锂电镀的可逆性及其与电解质设计的联系,以防止不可逆的锂积累。该研究提出的锂电镀检测技术可能会为更安全的快充锂电池设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43]。
► 康奈尔大学:农业光伏系统可产生高效率可再生电力
3月3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证实在太阳能农场种植经济作物是对农业用地的一种潜在有效利用,既可以增加商业食品生产,又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性能和寿命。与传统的太阳能农场相比,农业和太阳能电池板共存的农业光伏系统有可能通过更高的面板高度、更多的反射地面覆盖物和更高的蒸发蒸腾率提供更多的被动冷却,从而通过农业光伏系统产生可再生电力并保护农田[44]。
天气与气候
气温与降水
图表36:近10天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实况图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45],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7:近10天全国降水距平百分率图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中金公司研究部
气候灾害预测
图表38:3月6日-3月15日全国低温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46],中金研究院
说明:图中数据为平均最高气温预测
图表39:3月6日-3月15日全国暴雨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金研究院
说明:图中数据为累计降水量预测
资料来源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3年3月8日已经发布的《“碳”策中国(34):印尼碳定价机制的现实与展望 2月23日~3月8日》
张巍瀚 联系人 SAC 执证编号:S0080122010112;SFC CE Ref:BSV497
蒋姝睿 联系人 SAC 执证编号:S0080122070046
陈济 联系人 SAC 执证编号:S0080122080381
刘刚,CFA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12030003;SFC CE Ref:AVH867
王汉锋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13080002;SFC CE Ref:AND454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