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民:當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時的創新、經濟與金融三維迴圈
王忠民:當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時的創新、經濟與金融三維迴圈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年會於近日在京舉行。本次年會以“經濟高質量發展與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為主題,廣泛邀請政府與監管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及業界領袖展開高水準的思想交流,分享真知灼見,展望前沿趨勢,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並做好開局之年經濟金融相關工作建言獻策。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出席年會並在“創新驅動下的經濟轉型與金融支持”高峰論壇上發言。
王忠民在發言中分享了三個關鍵字:加速器、獨角獸、CVC(產業投資基金),並介紹了這三個模式間的協同效應。王忠民認為,雲服務已經成為數位化社會最核心的服務場景,雲服務還改變了發展場景應用當中的產業組織結構,主要有三點變化:首先是雲服務的邊際成本降低為零之後,雲基礎設施一定給社會的產業帶來龐大的金融數據、產業數據以及技術數據的動能支持。隨著數據累積,數據之間能夠相互賦能,有助於發現更多新業態。此外,雲服務將社會產業鏈中的所有技術均垂直細分為獨立運作的產業鏈條。關於早期股權投資,王忠民認為,需要注意的兩個問題:一是在股權證券化的過程中,同股不同權和對賭協議制度能夠更好服務創新創業;二是需要保證基金的流動性,能夠更好找到交易機會和交易可能。
本次會議有三個主題詞:創新驅動、經濟轉型、金融支持。我將對創新驅動模式、經濟轉型模式和金融支持模式這三種模式,以及他們之間的協同效應加以分析和分享。
一、適應創新驅動特點的金融支持模式
在創新驅動模式與金融支持模式的協同效應中有三個主體很重要:加速器、獨角獸、CVC(產業投資基金)。加速器是創新驅動過程中重要的承載平臺,加速器中的平臺可以提供創新主體所需要的生產資料甚至交換場景,包括:伺服器、平臺軟體、場景應用連接、客戶市場等,以及可以產生創業主體與資本之間的高效鏈接。加速器平臺通過賽馬機制發現千里馬,也就是獨角獸的潛力者,在隨後成為獨角獸的過程中伴隨CVC的介入和加持。
平臺型商業模式已經並仍然深刻顛覆著傳統商業模式,將大多數企業從“管道”型(供應商在一端、消費者在另一端)的舊交互模式中裹挾進開放並有回饋回路的新商業模式中來;而這一顛覆也會改變創新驅動的模式和金融支持創新創業的邏輯。在平臺中創業的門檻大大降低,平臺可能不會收取租金和成本,例如數據存儲、軟體應用的費用,而只與創業公司就未來收入的現金流簽訂分潤協議。這種低成本、共用生產資料的創業環境極大地激發了主體的創新動力。
新的創新驅動模式大大提高了從創意到創新的落地效率。技術以飛快的速度推動著商業的迭代和變化。在創新的過程中降低成本、提高資本要素使用效率,顯然是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訴求。匹配創新驅動最重要的激勵模式是合夥制,人類歷史中曾經嘗試過讓創新參與分配,比如說專利,通過專利估值使其成為創新創業的成本。而新的創新驅動模式的特點是高風險、高成長性,其商業邏輯一定要節約資本、強激勵,基於“投入—產出”的“信貸融資”金融支持模式被基於“要素風險收益”的“權益融資”金融支持模式替代。現在的合夥制大部分採用的是持股平臺的形式。參考國際經驗,特別是在個人養老金興起的時候,這種VC的投資模式,也就是IVC的獨立風險投資模式,會成為重要的創新驅動資本。
隨著創新驅動在經濟轉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除了IVC的獨立風險投資模式,還應當培育多種形式的創新驅動資本,例如:CVC、母基金、家族合夥等。讓資本的力量真正多元化匹配創新驅動的技術應用,匹配創新商業模式的成長邏輯。
二、經濟轉型模式——迎接數字經濟時代
當前,數據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與之相伴的雲服務也成為商業社會中最大的場景,到處都在興建IDC數據中心。我們需要理解,數據的積累和價值之間並不是線性的關係。隨著數據的積累,其價值和效用會成倍地成長。而垂直數據集與大數據疊加又可以起到升維的效果,生長出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價值。數據作為一種特殊的生產要素,因為其積累的非線性關係,治理和規範就顯得尤其有挑戰性,也是現在監管的一個重大課題。
無論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看待數據要素帶來的商業大變革,它都以驚人的速度在生長著:如最近的ChatGPT、AI繪畫等層出不窮的新事物,必將發展出新的場景和新的應用,並深刻改變產業組織結構。
產業組織結構中的三點改變:
首先是數字經濟邏輯中的產業邊際成本。梅特卡夫定律告訴我們:網路的價值,等於網路節點數的平方。更通俗些的解釋:網路的價值與聯網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今天我們看到,創新商業邏輯中的基礎網路很多在免費給全社會使用。這在傳統商業邏輯中是不可想像的,但在數字經濟中,客戶或者創業機構作為節點加入到網路中,本身就給平臺價值的提升貢獻了指數級的賦能。中國的支付、C端消費互聯網的發展,都遵循這一規律。
其次是規模經濟無限性與廣泛覆蓋性。數字經濟和過去的工業經濟、農業經濟中規模邊際收益遞減的邏輯是不同的。數據作為一種生產資料,不僅不會局限於土地區域、勞動力人數等,相反數據量越大,相互賦能越多,產生出新的價值,甚至新的商業場景的可能性就越大。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業機構可以相對快地成長成千億級、萬億級的公司,正是因為數字經濟自身的規模無限性特徵。
此外,新產業形式還具有廣泛覆蓋性的特徵。搜索、社交、媒體等產業數位化後可以生髮出消費場景;支付、結算等金融服務數位化後,可以生髮出信貸、財富、加密場景。雲服務可以生髮出新的開發軟體工具,微軟之所以收購GitHub開源式原代碼免費託管平臺,就是因為它背後積累的開源原代碼是最豐富、最有效的,而且它作為生產工具,具備覆蓋更多產業領域的能力。如果能夠既提供平臺服務,還提供工具,那產業組織成長和發展的形態就相當廣泛和多樣化了。
最後是技術發展推動產業變革的方式。在工業化時期,如果不進行研發,產品升級、市場有可能就會被競爭者佔有。但是今天科技變化的速率如此之快,固定資產的折舊還沒結束,新科技就使其變成沉沒成本了。產業發展已經從競爭邏輯進入到迭代邏輯。
於是科技產業本身從過去的實驗室、研發部門,變成了一個專業垂直的產業形態,新的科技產業形態有兩個重要的特點:一是在顆粒度極細的產業分工中,科技產業也在做最垂直、最專業細分的技術;二是中間工具擁有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對現在的晶片和軟體產業分析後可以發現,諸如CAD、EDA、操作系統、以及操作系統中的基礎軟體等中間產品,可落地的商業場景、產業領域極具想像力。比如深度學習,不僅下的了圍棋,還可以在ChatGPT當中聊天、寫作,以聊天進入商業場景,可以解決廣泛的服務產業成本和拓展性的問題。
三、金融服務數字經濟的新模式
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新和產業面臨著超越傳統創業的高風險性、高度不確定性。無法用杠杆、信貸的金融服務模式解決,如前文所述與“合作制”的商業模式所對應的股權投資的方法和邏輯應運而生,所以就有了VC,有了IVC、CVC,有了協同創新邏輯。VC的持有者通過分散投資來應對高度不確定的風險,從而平滑收益曲線,持續地為社會提供創新資本。
數字產業的新特點也給傳統股權投資帶來挑戰,同時也催生了新的解決方案。比如:為了解決數字產業增長的非線性特點帶來的股權變化和資本數量變化不匹配,出現了差異投票權,即AB股權制度;也可以通過對賭協議提前安排未來的風險收益。再比如為了解決長期投資中的流動性問題,最近幾年出現了S基金,提供給份額持有人交易場景。此外,除了傳統的上市退出,平臺收購也給平臺企業成長提供了新的迴圈模式。創新產業和資本之間原來是依靠外部關聯的,現在則有了內部聚變的新形式,除了到二級市場當中尋求退出機會,還可以在平臺內部完成資本積累和資本裂變。
最後想強調一下,在近兩年的市場變化中,特別是加息縮表過程中,風險資產的價格會大幅下降。如何在惡劣環境中,使創新驅動經濟轉型仍然可以形成良性迴圈,是金融的重要使命。此時,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和多樣化的創新資本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嚴冬中,以資本之活水滋養創新驅動模式的勃勃生機,從而繼續推動經濟轉型;待到春暖花開時,創新驅動、經濟轉型、金融支持之間的迴圈才有機會迎來豐收。讓金融真正起到服務於實體經濟、服務於經濟轉型、服務於科技實現、服務於社會福利的作用。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